2020/09/07 #02 美豬:Codex標準是真科學?

 2020/09/07  #02 美豬:Codex標準是真科學?

提要

在開放美豬事件上,政府說詞讓Codex成了科學代言者,彷彿不接受Codex訂定的國際標準,就是拒絕和國際接軌。Codex訂定國際食安標準,目的在促進國際貿易,然而讓我們拆解Codex組成,讓利益團體立刻在探照燈下現形。


依循Codex標準進口美豬就是和國際接軌?政府拿Codex當科學擋箭牌,但是我們要告訴你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羅:說到民主,我們的民選政府最近一直要我們放心,針對一項新的政策,也就是明年開始全面開放美豬的進口,然後最近常常引用的一個密碼就是Codex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訂定的標準,可以說一下妳對Codex的認識嗎?

盧:Codex 是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的農糧署共同創建的。我相信在很多人的腦海中現在對於Codex的印象就是它是一群科學家,去決定甚麼樣的食品是安全的,但是給我們的圖像是不一樣的感覺,好像不是這麼回事。

羅:Codex的網站的首頁大家都可以點進去看,它重要的成立宗旨包括: 訂定國際食安標準、保護消費者健康、掃除貿易障礙。我第一次看到這個的時候我嚇了一跳,原來Codex它訂定的標準其實是為了掃除貿易障礙,就是我們有了共同的標準之後,就是方便我的東西賣到妳的國家,也就是方便國際貿易~

盧:這可以再連回到民主,它的問題在哪裡? 我們現在在民選的政府,它要對它的決策負責,它要讓我們放心是因為他說我的決策是有科學根據,科學就是一個基礎,那如果Codex它投票之後設定了一套標準,如果與科學有很大的出入,或者是它並不是一個真正按照科學,或者說它的組成本身或宗旨本身,就是要把利益輸送到廠商那個方向的話,這樣的科學可不可以說是一種假科學? 那這是假科學的話,民主是不是受到傷害?

羅:在妳跟我們分析Codex的組成會員之前,我想要把這個數據再提一下,就是2012年通過關於萊克多巴胺的第35屆大會,它對於萊克多巴胺的使用的存留量,它的投票結果是6967,不管是媒體或是政府,都忽略一個事實,它有7票是棄權的,所有與會成員(69+67+7)成員當中,其實69票贊成的票數根本沒有過半,若是把棄權算進去的話

盧:也就是說,這個投票的通過是非常勉強的之外,很重要的背景是它的成員。

羅:2012年這個標準才剛過,歐洲聯盟它們就馬上公開說: 非常遺憾,Codex妳以2票的差別通過了這個新的標準,我才不管妳,我們是不會進口含萊克多巴胺的肉品。

盧:我們現在正在架設的一個部落格會把我們提到的資料都放在部落格中,我現在要提到的是World Nutrition 的期刊,這裡有一位親身參加過Codex經驗的一個人,他說它已經參加過很多次的,可是他每次去到會場,他都還是蠻震驚的,他震驚的是,那裡怎麼那麼多的廠商、廠商的掩護團體、廠商的說客、廠商的顧問、他們聘僱的專家或是科學家,還有他們的律師

羅:那這樣聽起來很怪耶! 我是要賣這些東西的人,我派人混進去這個大會,很厲害的組織裡面,也就是我希望這個投票結果是有利於我的產品,我就光明正大地參加,把我的標準塞進去大會的議程,然後通過,那不是太美了嗎?對於這些利益團體來說。

盧:那這個人他就說,他的結論是,Codex雖然有它的角色,但是他也認為相當大的程度上,Codex“a tool for Big Food.” 他把與會者的比例講出來,我也在這邊分享一下。他說Codex的成員有一部分是按照國家,有一部分是團體(非國家),那會員國的代表裏頭就已經有24%是代表廠商利益。這就好像,假設台灣是一個會員國,結果代表我們去開會的是頂新、大統、強冠。團體的部分更誇張,有88%的團體是代表廠商利益的,只有12%是代表公眾或消費者,這個比例實在是

我們對於任何問題沒有一個固定的答案,只是想要把舊故事裡頭大家一直想要塞給我們的邏輯、圖像,我們要去把他戳破、去解構,如此而已。

羅:並不是你拿甚麼給我就意味著我們要全盤接受

盧:所以,我建議大家可以上網去搜尋Codex每一屆的list of participants,可以看到一些滿好笑的東西,譬如說: International chewing gum association 口香糖、或是乳品業者,也就是這些東西當中可能會有一些添加物,然後他們要去幫他們自己把關 ,還有很多大家都熟悉的公司,例如2019年,參與的人員: 可口可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百事可樂、聯合利華2012年的會者有雀巢公司、美國牛肉商會。這些大公司是相當高度壟斷,也具有很強的政治影響力的,如同上次我們所說的,在市場邏輯裏頭,是有需求、有供給,但實際世界現在正在運行的,是有很高度集中的財富,然後有很多高度集中的政治影響力,然後才有很勉強的需求。

羅:以萊克多巴胺為例,歐盟他就光明正大,我就是禁止進口,所以這個需求是低的,或者說這個需求是假的,是創造出來的。

盧:我來邀請大家做一個想像力的活動,去想像一個世界,我們在台灣,既然美國已經下定決心要賺這筆錢,一定要賣給我們,我們現在要做的這個腦部活動就是我們去想像一下,我們去算一下: 美國可以賣給我們多少含萊克多巴胺的豬肉或牛肉?得出一個數字,比如說是1001000 5000億好了,然後我們就把這筆錢給美國,但是豬肉請它留著,也就是說我們被詐騙了,損失一筆錢,我們就是破財消災,那個豬肉就是不要進到台灣來,你們美國自己留著,隨便你們要怎麼用,這樣的台灣我請大家想像一下,我們可以損失那筆錢,但我們保住了我們的健康。

羅:這個想法非常的革命性耶!

盧: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看到,這個經貿體系驅動的主體,不是舊故事裡的那個需求,而是頂端那1%的人他們認為他們該拿的,這才是主要的驅動力,其他的就是障眼法而已,只是為了要去合理化為什麼我們台灣人民繳的稅、台灣的健保要去補助美國頂端那1%的人。

羅:當妳拿出探照燈一照,可以看出那背後的邏輯的時候,其實美國政府希望可以賣給我們所有各式各樣的豬肉,它背後的利益是背後頂端1%的人所獲利的,

 

盧:這也是所有循環的起點,也是那非常少的少數人。因此我們經濟學理所談到的,有需求才有供給、才有生產這一套邏輯其實就是說難聽一點就是要騙取大家配合的一套故事,在這樣的體系之下,妳的身體,妳必須去吃那個萊克多巴胺,就是妳的身體被迫去負一個責任,也就是說妳的身體得去吃一個有毒的東西。因為那個1%的人要拿到那個錢,可是不能平白拿,所以它就創造出一個循環來,我有東西要賣妳啊! 妳當然應該要給我錢啊! 而賣給妳的這個東西,妳吃下去的話對妳的身體就是會受到傷害,同樣地,我們的土壤、河川、環境他們都分別負了不同的責任,這個責任要成就的就是那1%人的所拿到的財富移轉。

羅:當我們看清這個邏輯結構之後,在台灣我們可以怎麼行動?

盧:我們剛剛談到那個驅動力,它其實不是需求,而是那1%的人認為他就是該拿到他該拿的,這個可能不太容易去理解,但大家可以開始去感覺一下,或者用比較犀利的眼光去質疑、去察覺,去多觀察,就像上一集我談到的,去感覺、勇敢地提出質疑,找出破綻。

我現在最怕的一件事情就是,世界不同地方的人,特別是年輕人,當然也不光是年輕人,有這些知覺或覺醒,然後看到這些不合理的現象有行動或有堅定的表達說我不要我的身體去承受這個毒只為了把這些財富移轉給那1%的人! 我擔心的是其他地區的人已經覺醒過來,而台灣人卻沒有醒覺到,那台灣的下場就是變成垃圾桶。就是別人已經不接受了,可是台灣說,好吧,我接受! 導致廠商這些有毒的東西還是有地方銷。

如果說Codex事實上不是所謂的嚴謹的科學的話,那真正嚴謹的科學到底長甚麼樣子呢? 那個萊克多巴胺的表決是2012年,有一篇文章,感覺比較科學的是2014年的,我相信我們的很多衛福部、農委會的官員也都有看到這篇文章,但基本上卻沒有人提到,除了網路上有一位蘇偉碩醫師有提到外這篇文章主要是研究萊克多巴胺在牛隻身上的致死率,這篇文章提到牛隻在打了萊克多巴胺的致死率有40-50%,也就是10隻有4-5隻會死。這些作者們比較了不同的數據庫,得到了差不多的答案。若是將有施打萊克多巴胺與沒有施打萊克多巴胺的牛隻的死亡率做一個比較,有施打的死亡率高出75-90%

羅:其實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如果我是一個畜牧業者,我當然希望我所畜養的豬隻牛隻是健健康康的可以出品給下游廠商,如果這致死率這麼高的話,為什麼畜養者要去施打萊克多巴胺呢?

盧:我們也會把這篇文章放在部落格中,讓大家一起來找答案。我目前所能想到的是,美國肉品業是一個高度壟斷的一個產業,有很多的家庭農場的決策並非他們自己可以決定的,還有一個可能就是萊克多巴胺的利潤真的非常的高吧! 這也都只是我們的猜測,但是這樣一篇科學論文,我們的官員卻都視而不見?可是他們卻很少談到這篇文章,而是一直在談Codex ,從總統到立委到名嘴,都是在談一個觀念: 台灣要與國際接軌! 要以科學的作為一個基礎。但事實上是 Codex 並不是一個真正能與科學畫上等號的標準,而那個所謂的與國際接軌,如果在看了 Codex的成員之後,那這些可口可樂、百事可樂、聯合利華、雀巢等等,這些所謂的跨國企業他們所訂定的標準,我們就要照單全收嗎? 難道我們的身體要去負擔那樣一個責任,只是為了要將財富移轉給他們嗎?! 然後他們編一個故事,我們就要照那個劇本演嗎? 我真的覺得我們真的是在補貼那1% ,包括我們台灣的健保費。我覺得萊克多巴胺在吃進我們的身體以後,10年、20年、30年之後,你還是有可能會不知道為什麼身體出現這麼多問題? 你很難回溯回去。

羅:那對一般消費者來說,會不會就像在摸一隻很大的大象,因為不同的角度的人在描述這件事的時候,有可能妳是在描述尾巴,有人在描述的是這隻大象的耳朵,其實都是描述統一個物體。

盧:這其實是我們下一集要講的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有一種東西叫做「小心謹慎」。所有能夠存活到今天的物種,會有一種生存本能,對於一種東西是不是危險他沒有100%的把握時,有一種本能就是,當我確定他不是100%安全的時候,有相當懷疑的時候,我們的本能反應是我們應該小心一點。可是今天的自由貿易,他已經越來越強勢的、嚴厲的禁止妳有那種小心一點的行為本能出現,這是我們下一集要跟大家談的,萊克多巴胺到底安不安全? 可以從三個面向(可能)去講。一個是,他真的安全得不得了! 就是上帝或是一個客觀真理告訴你,它就是安全的! 第二個可能是它可能不安全,但是人類的科學還沒有進步到可以說出來它怎樣的不安全! 第三個也是最可怕的一可能就是他不安全,人類的科學知道它不安全,但是握有這個科學知識的人,他不願意拿出來,這是我們下一集會討論的內容。

我們的用意是要人們去思考一些舊的故事邏輯的破綻與實際的情況搭不起來,但是這個舊的故事邏輯一直灌輸給我們一直灌輸給我們,他有他背後的動機,背後的目的,而我們就是眼睜睜的看到全世界,不光是台灣,他的財富向頂端1%集中的速度、幅度,而底端的身體健康、環境、河川、土壤、空氣、薪水、房價等等..都卡在一個地方,我們不要一直被困在舊故事裡,可以讓未來的世界可以朝比較公平的地方去思考。

羅:所以思考吧! 提問題吧! 這就是我們的用意!


民主有事嗎?可在以下平台收聽

Anchor: https://anchor.fm/mixedpaper

ApplePodcasts: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6%B0%91%E4%B8%BB%E6%9C%89%E4%BA%8B%E5%97%8E/id1530861157

Radio Public: https://radiopublic.com/-6NZkNM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7DsmQ9u9u1IrDlgItCpVqQ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12/09 #16 黃長玲:監督支持的政黨 攸關民主品質

2021/08/11 #40 拿疫苗當通行證 先想想平權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