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32 拿盈虧算計公用事業 台鐵改革邏輯錯亂
羅:今天是4月11號。我是苑韶,
盧:我是倩儀,大家好!
羅:好像要講一件很沉重的事情,沒有人想要開頭,是這樣子的,就是那個台鐵太魯閣號4月2號發生的事情,一直到現在,大家都還看到一些令人難過的消息陸續的出來,一開始我不是要追究那個事故啦! 你知道這班車是我如果去東部會搭的車,所以我其實相當震撼,
盧:現在十天對不對? 其實家屬他們要從那種驚嚇震驚當中,現在要想辦法要適應,這想起來真是令人非常的難過。
羅:我要訂台鐵的車的時候啊,我一定優先挑普悠瑪跟太魯閣號,因為我很享受火車要跑得快,然後你就覺得說,哇! 這個是新型的火車。當我想到台鐵,就想到一個很好的企業的時候,然後又看到就說它其實可以也有新的產品和新的形象的時候,其實是很正面,對它公司是很正面,但是很無奈就是說這幾年出的就是正好就是普悠瑪跟太魯閣號。
盧:我們今天想要討論的角度,其實維持我們一貫的角度啦! 就是那個舊的故事邏輯,它對我們的世界,對我們的社會傷害有多大? 就是這樣簡單來講好了,公共運輸這件事情要做好,它畢竟是一個很大的事,某種程度上它是一個公共的事,像鐵路運輸,它基本上它的公共財的成分是非常的高。所謂的公共財,它就是一個全社會,一起,然後用納稅人的錢,然後透過政府把一件事情做好,這麼簡單。就像我的軍隊,我們對的軍隊,我們的國防,我們不會一天到晚說哎~有沒有虧損啦! 有沒有盈餘啊! 有沒有賺錢啊! 可是我們對我們的鐵路,卻多年來,就是至少從新自由主義在台灣慢慢越來越盛行之後,我們就已經學會,基本上啦! 我想幾乎所有的人都是戴著這一副有色的眼鏡,去評斷台鐵,我們講其他公共運輸,常聽到像北捷,就說盈虧,盈虧,虧損多少,然後怎麼壓低成本,到後來變成說台鐵的人力完全就不夠,就非常的、非常的不足,
羅:而且台鐵主要的收入是票務,那已經二十多年來都沒有調整,好像是26年。
盧:我想說公共運輸它作為一大部分是公共財,它當然還是可以收費,就是賣票,這個跟軍隊是不一樣的。可是不可否認,我們做好…,整個台灣才多大,我們做好台灣的公共運輸,它沒有,就是不應該,講簡單就是,不應該用它賺不賺錢這件事情去管理它或是去評斷它。
羅:然後台鐵不是一直在說他們人力不足嗎? 這件事情怎麼沒有看到主管機關,或者是政府在關心呢? 所以,因為台鐵是一個虧損的公司,政府就是一直只是想省錢,所以就不給他補足人力,是這樣子嗎?
盧:對啊! 我覺得這個根本它現在都還沒有公司化,還沒有企業化,基本上就是已經朝這個方向走了很多年,就是整天就是在盯說,有沒有賺錢? 有沒有虧損? 然後為了選舉,也不太敢漲票價,我想在這邊唸一小段,那個台鐵產業工會的理事長王傑他講的話,他說「台鐵本來有自己的運工機電維修跟保養體系,可是十多年來人力不斷流失,然後政府也不補,招考越來越少,然後這些單位長期人力不足,必須不斷發包。聽到這邊有沒有感覺? 非常恐怖,發包單位不是台鐵可以掌控,然後釀成疏失之後就是全民承擔,用這次事件為例,發生之後,台鐵就很輕易的就推給外包廠商,要求求償,他說這件事情,他們產業工會已經『長期』呼籲台鐵,說要注意說人力不足,可是從台鐵到交通部到行政院,一直都漠視。」
羅:嚇死人了!
盧:對! 然後,你看現在在講那些公司化、企業化,和民營化,不管你怎麼講啦,基本上就是要求說台鐵以後變成像是一個公司那樣子經營,然後要賺錢,不要再虧損這些。然後每次講到這個,就有一個論述的感覺,就整個社會就覺得,朝民營化就是一件好事,朝什麼公司化是件好事,因為表示它可以比較有效率的經營,然後會去除掉現在的一些問題,然後每次這個論述裡頭,工會就是一個壞人,工會就是一個改革的阻礙,這個是錯上加錯! 就是它現在對待工會,或是對待勞工,或是對待設備,對待安全,就不是一個正確的態度,因為它太在乎那些盈虧,然後它在推動這些不管是公司化,還是企業化的過程裡頭,又把工會描述成一個障礙。
羅:我最近看到這些不管是企業化、公司化,或民營化這些字眼,我看了都很生氣。我們就針對問題的本身,把問題提出來,然後攤在陽光下,看看現有的制度可以怎麼解決? 該修法就修法,為什麼就是只是拿出這些字眼,就~我覺得是障眼法,就是煙幕彈。然後你說工會,工會其實,就是我們每一個勞工,工會這些真正在鐵路局上班的人,在台鐵上班的人,那是他們的生命耶!
盧:對啊! 他們現在從多年前,以前台鐵他一個人是當一個人用,現在因為太在乎盈虧,就變成一個人當兩個人用,那這樣是誰倒楣?
羅:我寧願我們現在輿論,就是媒體在這個部分做更多的討論,
盧:對啊! 我覺得媒體在討論這些公司化的時候,就是有一個我很少聽到,我有聽到一位學者好像叫黃台生,陽明的,我有聽到他講說,其實不太應該用虧損這個角度,虧損不虧損去看,假如說,因為它是公共財,所有虧損就是政府用納稅人的錢去補,這個是應該的。我只有聽到一位學者這麼說,我覺得為什麼我們被訓練成說,納稅人的錢拿去做公共建設,或是做這些公共運輸的營運,會變成一件很奇怪的事,我們是被訓練成有這種觀念。以前,這個本來是個正常的,這個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公共運輸,整個社會,整個國家,絕大多數的人都會用到,就算你用不到,它還是一個公共財,因為不會所有的人都擠到路上去跟你擠。
羅:是! 符合大眾利益的。
盧:對! 就算你沒有坐,平常沒有在坐這個鐵路,你也受惠,然後住在偏鄉的人,他也需要,是! 然後,所以這裡講到一個我們講過很多次的,舊故事邏輯裡頭,就是新自由主義,它本來就是強調政府不要收太多稅,尤其是有錢人的稅,企業的稅,少收他們的稅,讓他們放手去賺錢,這樣子大家都會受惠,我們在這邊看到這個邏輯是多麼的錯誤! 非常的荒謬! 我們該收的稅,都沒收到。我們的稅的結構,我們之前講過幾次,就是我們的稅的結構非常的荒謬,一般的薪水族,稅跑不掉,繳稅跑不掉,可是有錢人,大企業,他們該繳的稅,政府不去收,然後也不去~所以我們的國庫裡頭,沒有足以照顧好、維持好我們的公共的運輸也好,其他的公共建設也好,這個是很根本的一種觀念上面的,
羅:國家怎麼喊沒有錢,也不應該省錢省到,不管是交通安全,或者是交通安全的風險管理的部分,這個東西我覺得,我覺得每個執政黨,就是每一個就是輪流執政過的政府都難辭其咎,今天不是說叫哪一部長下台,這個問題就可以解決的!
盧:沒錯,而且,想要把這個台鐵不管是公司化或民營化,這個絕對不是綠的才這麼說,他們現在執政,他們現在有比較高、比較多的責任,但是不管藍的、還是綠的,他們都很想要把台鐵,把它看做一個肥肉,然後開放民營化、開放公司化之後,就是可以養肥貓、可以有政治酬庸,然後可以有像前陣子說高鐵,那個高鐵董事長什麼車馬費8000塊,可是他開會的地方是同一棟樓,諸如此類的。這個不是藍綠的問題。我們在這邊要強調。我們想要強調的是很根本的。整個社會的觀念的問題,而且這是新自由主義底下長年的洗腦之後,大家都被訓練成要用盈餘、還是虧損,去看每一件事情,然後包括一些本來應該是公共的事情。像美國,現在我覺得美國他們,因為就是幾十年來被新自由主義的這種蹂躪、(荼毒),對! 現在已經有很多人,都已經算是痛醒了。所以像拜登,他就是提出要開始提高有錢人,特別是企業的稅,然後最近有一個民調是,65%的美國人,他們都同意應該要提高企業的稅,那這個收來的稅是要做什麼? 是拿來做基礎建設,我覺得這是慢慢要回歸本來應該要有的樣子,因為本來就是,企業不收他的稅,有錢人不收他的稅,這個導致的結果就是,公共的建設非常的破敗,像美國的基礎建設,就是非常的破敗,不管是機場,還是道路,老舊,或是我們上次談的德州的供電啦,人的基本需求,壟斷獨佔的事業,你都開放給私人去養肥貓、去營利,然後我們講過很多次,就是一旦企業化,或是公司化,公司治理它最,最第一大頭號目的、這個目標,就是賺錢,賺錢然後去討好,不是消費者,也不是~
羅:而是股東跟大老闆 CEO,
盧:對! 所以它這個惡性循環,就是非常可怕。
羅:以公共事業的例子,妳還想到什麼?
盧:公共事業的例子,我看到台鐵產業工會有講到,像中華電信、還有郵局,就是之前,它們公司化以後,他們就是看到他們的人才流失更嚴重,員工福利更差,我覺得台鐵產業工會這些勞工,他不是神經病,如果說這個公司化對他們而言是好,他幹麻反對? 他跟自己過不去嗎? 所以,看郵局跟中華電信他們的例子就知道說,那個真的就會變成一個狀況是,有些人他會得到很大利益,他可以當很好的肥貓,它可以作為政治酬庸的對象,然後搞了半天納稅人的錢還是進去了,還是一定會去補,只是補的絕對不會到安全、維修,或是消費者,或是勞工,那個補的錢全部的錢就跑到上頭去了,跑到肥貓、跑到CEO、跑到這些股東。
羅:簡單這麼講吧,今天台鐵負債這麼高,如果政府一定要把它公司化,不管是釋出官股,或者是民營,那虧錢的部分一定是政府承擔嘛! 那政府的錢是誰? 就是你跟我嘛! 然後呢? 然後這樣讓它把這些債務都甩掉了之後,賺錢的反而是要交給一家民間公司,或者就像你說的,請來了新的那個經營團隊去賺,那我想這個就是這樣簡單的邏輯。我想很多人都希望台鐵還是保持它公用事業的這樣子的定位,
盧:台鐵它特別的一個地方,是它有非常多的土地,現在聽起來就非常可怕,
羅:就是資產活化,現在大家都用的詞,
盧:活化! 活化!
羅:活化就是利益都跑到少數人手中,你要取笑的是這個嗎?
盧:對!活化的同義詞,我們劃個等號,就是分贓,就是你可以得到那麼多的這些土地,可以去活化,或是分贓給你想要酬庸的對象,而且這個真的不是只有綠的,就是藍的綠的都是一樣。我覺得這個論述本身,如果大家有警覺的話,不要掉入那個陷阱,這個論述它算是在鋪梗、鋪路,讓大家都覺得很正當、很正當,然後有一天它就公司化了,然後我們納稅人的錢,就一樣進去,然後,只是跑去少數人的口袋裡頭。
羅:不管台鐵的組織要怎麼改革,我想大家都同意,安全,交通安全是最重要的目標。
盧:對啊!改革,政府本來就很多事情都可以改革,這個改革就是,「不是」「不是」一定要市場化!不是有一定要把一個東西放到市場上,那才叫改革。我們一再強調的,就是這個真的是灌到我們腦子裡頭的。我前幾天聽到那個就是,經濟學家史迪格里茲他的一個演講,他就說,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他說他知道為什麼看不見,他說因為那隻手不存在,他的意思是說,我們講的那個市場,它不是自動在運作,它是很多人在操控,所以很多人,就等於是少數人啦!有權有錢的人,他們在設定那個市場的規則,他們設定完市場規則之後,那個規則一定是對他們有利,而不是我們原先被教導、被訓練成說,哦!市場是完全就是沒有人在碰它、沒有人在操控它、它自動運作,然後它可以按照供需,可以運作得很好。第一,像台鐵這種,它就是一個壟斷的事業,沒有競爭可言,大家想想看,如果說台鐵落入某家私人公司的話,有什麼競爭?難道我們鐵路會變成有好幾條線?幾家公司在競爭,這是不可能的嘛!所以這種壟斷的事業,它就是本身就沒有競爭可言,所以把它放到市場上就是一件很好笑的事情,再來,就是當少數人在設定這些市場規則的時候,它的後果我現在已經看得很清楚了,就是那個貧富差距,會到什麼地步?就最近的新聞不是還有那個富比士,富比士的最新的排名。
羅:妳是說全世界最富有的人的排名嗎?
盧:對!好像是你的你的資產什麼可以到十億美金以上,然後台灣就有15個人排到,
羅:哇!這是台灣之光嗎?我可以很諷刺的這麼說嗎?
盧:這真的不是台灣之光,當大家會覺得哦!好棒!這台灣之光,還有什麼與有榮焉,請仔細想一下,這裡頭分配問題有多麼大,貧富差距,沒錯!他們累積這麼多的財產,那個財產一部分是榨乾大自然,一部分是榨乾勞工,一部分是去扭曲所謂的市場機制,然後去影響政府的施政,然後最後就是,而且像富比士這種,它那個趨勢都是越來越嚴重,每年都比前一年更可怕。
羅:妳說嚴重的部分是什麼?
盧:就是他們的財產的比例,他們佔全世界的所有人的財產,這個少數人他們都拿掉、拿去越來越多。
羅:最富有的人的財富的膨脹的那個速率是非常的大,非常快速!
盧:而同一個時間,我昨天看到一個有點無聊的新聞,有一個女朋友嫌她的男朋友錢賺得不夠多,他男朋友的年薪是600000,然後網路上就在討論
羅:說600000到底薪水是多還是不多,是這樣嗎?
盧:對!後來有人去查那個主計處的資料,他年薪如果是60萬的話,就是贏過60%,薪水階級,
羅:好好記哦!60萬60%,
盧:對呀!等於是很少數人,他擠到富比士裡頭,
羅:對!然後絕大多數人是很低很低的薪水。
盧:另外一個是十億美金嘛!那要繳稅的,就是負擔絕大多數,每一塊錢都跑不掉的,是薪水階級在繳稅。然後那些有錢的。他們不但繳稅繳很少。還一天到晚拿政府的補助。
羅:那我把話題轉回來,在台鐵好了。台鐵的明天、下一步,會是怎麼樣?我們每個人對於什麼票價結構,或者是組織,什麼運機工,或是什麼橫向整合,或是跨部會,是不是應該來,就像那個什麼總體檢,就說什麼跨部會、委員會什麼,我們對於它的明天可能沒有辦法在短時間之內,就是置喙,就是給意見,那盧老師可以跟我講一下,我們要怎麼用新的邏輯,來看這個事情呢?
盧:我覺得不光是有利可圖的人他們在帶風向,這麼多年以來,幾十年下來,所有的人都不知不覺就在用那個,一個企業有沒有賺錢這個眼光,在評斷台鐵。那我覺得這個習慣,跟這個邏輯,真的需要從根去檢視,然後去了解說事實上不是這個樣子。我們不應該,大家不要忘記公共、公共,有一種東西叫做公共,就是新自由主義之前,興起之前,公共這件事情是很理所當然的,天經地義的,但是,我們被訓練成說就是只有私人、只有私有,只有盈虧這些東西。那我當然知道這個是很困難的一件事情,可是我覺得,我們在那個被訓練成一切都是盈虧的這個習慣底下,這個習慣已經正在殺人,已經殺了多少人,我覺得現在台鐵這個樣子,它就是這個習慣、這個論述、這個風潮底下的一個受害者,然後,不幸搭上這樣子的列車的,不光是這一次,還有之前的普悠瑪,對不對?還有不久前的那個施工的車,這些生命,都是這種盈虧、盈虧,然後去壓低成本後,一切都外包的,責任一撇就都沒有了!都是這種情況以下的受害者,所以是,整個社會啦!我覺得從上到下都要學習,不要再再侷限於這種,只想到賺不賺錢。
羅:然後,我想到就是,一個國家如果不懂得尊重人命,每一個人,每一個人的人命。那這也是顯示說這個國家的基本人權可能很糟糕。你同意我這個說法嗎?
盧:當然啊!這種不尊重人命的這個情況底下,其實是有龐大利益輸送到頂端,非常少的人,就是新自由主義它常也被形容成是社會主義,不過是少數人的社會主義,就是政府永遠都在幫他,可是那些人就是頂端有少數的人。
羅:鼓勵大家用新的故事邏輯來看周圍的事情,好!到這邊喔!掰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