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3 #19 台灣氣候變遷成績倒數 氣候外交還欠實力

 #19 台灣氣候變遷成績倒數 氣候外交還欠實力

 

羅:我們今天的節目要從我國推動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26屆締約國締約方大會,這個很長的這個名字,我們簡稱COP26。台灣現在爭取要去參與COP26的這個話題開始,所以我們今天繼續請到中研院地球科學所汪中和老師跟我們在一塊兒。

盧:最近一個新聞就是德國有一個非政府組織,它叫做德國看守協會,它每年呢會對各個國家的氣候變遷的績效作出評比,最新的這個評比出爐了,台灣在歐盟跟57個國家當中排名第57,然後整體表現被歸為非常差,台灣在溫室氣體排放跟再生能源方面的表現都非常的糟。那台灣呢,在整個氣候變遷底下,我們所做的,根據這個巴黎協定,所做的國家自主決定貢獻,(就是我們的減碳目標是什麼,講簡單一點),我們到現在我們的減碳目標都還是在2050年的時候要減半而已,就是要比2005年時候的碳排要減半而已。現在在南韓跟日本,他們都在最近提出了他們在2050年的時候,他們已經要做到淨零排放,但是台灣的目標還只是在減半,難怪我們的績效排名會倒數,等於是,就是末段班。那我們請教汪老師,就剛剛苑韶講的,我們又想在國際上面想要爭取一席之地,可是另外一方面我們自己都做得這麼差,我們到底該怎麼辦?

羅:我趕快補充一下,除了日本、南韓已經宣布說要在2050年碳中和之外,中國大陸,這個污染大國,他們都已經很勇敢地說他們,他們都敢說在2060年要達到碳中和,那台灣,我們不是一個現代化很進步的國家嗎? 我們都不敢碰碳中和這個問題,然後我們這個時候說我們要去英國參加COP26這個會議,請問到底我們有什麼實力跟本錢? 就要去闖門,現在如果我們不進去,可能我們大家就會吵著說: 讓我進去,讓我進去! Taiwan can help! 我們要去參加這樣的國際會議,我們是注重環境的國家,是嗎? 是嗎?

汪:是! 我是覺得說我們的外交當然很重要,但是外交一定要靠我們自己的實力,那以氣候變遷來說,我們的氣候實力就是我們能夠減少多少的碳排放。如果說我們還是按照現在政府溫室氣體減量法所定的目標在2050年的時候才比2005年減掉50%,我們可以說我們毫無立場可以在國際會議上來表達我們這一個沒有辦法搬上檯面的目標,人家也不會歡迎我們過去。(就沒有資格)。是!

羅:政府一直都沒有魄力,因為我最近讀汪老師在醒報的文章,我有注意到說,中研院在2019年的時候就有一個建議,老師可以跟我們提一下那個背景嗎?

汪:那是深度減碳政策建議書,深度減碳,就是說,按照我們現在巴黎氣候協議所定的目標,如果我們要在這個世紀結束之前不超過2度,甚至於1.5度的這個關卡的話,我們現在世界各國的碳排放一定要大幅度的降低。以這個聯合國所揭櫫的目標來說,如果要到1.5度的話,我們在2030年的時候我們就希望說,全世界每一個人每一年的碳排放大概是在1.2公噸左右,如果說我們要達到2度這個目標的話,我們世界各國要在2050年都達到碳中和的這個目標,可是我們自己的國家在這個長期的、重要的、全世界有共識的目標上面,我們都沒有辦法做得到的話,我們在氣候外交上面真的是走不出去。

羅:我們不想唱衰喔!後我們就正好注意到說,其實台灣有很優秀的企業,他們很注重研究發展,也有NGO是非常積極參與跟環境議題有關的這種國際會議,可以請老師跟我們提一下這樣的組織嗎?

汪:台灣每一年也都會參加氣候變遷大會,但是我們都是用外圍NGO的這種地位來參與,其中有一個我們國家自己的企業單位,它其實突破了這個限制,它在過去的五年都被氣候變遷大會邀請正式的參與他們的討論會議,並發表他們在這個節能減碳、減緩氣候暖化上面的一些實際上的做法,那個這個公司的叫做齊祥工程公司。齊祥工程公司有一個手上的法寶叫做JW生態工法,這是他們的公司的董事長自己研發出來的一個這個做節能減碳的一個生態工法。主要的這個做法就是把我們現有的這種道路工程方式來做一個革命性的改變,讓道路會變成一個可以透水、可以呼吸的,海綿性的道路。它可以存水、它可以吸收我們的空氣裡面的懸浮物質來減污,它可以因為儲水,讓城市可以降溫,讓城市因為有儲水的功能,在下大雨的時候可以減洪,因為能夠儲水,當不下雨的時候,這個道路下面的水,還可以當作水庫一樣,把它抽出來使用,作為這個減緩乾旱傷害的一個功能。所以對於這個氣候暖化來說,它在城市的建設、發展扮演的角色、扮演的功能,是非常非常的好。因為他有這樣子的一個非常好、非常正面的一個工法,所以聯合國在過去的5年都會正式邀請這個公司人員,到他們的會場去跟大家介紹,然後讓大家看一看他們在這個實際上做出來的成績,達到的效果會怎麼樣。所以這個工法其實不但被聯合國肯定,也受到這個世界各國的歡迎,我覺得這才是一個很正面、很好的一種氣候外交。

羅:所以這個生態工法是台灣本土研發出來的,然後現在受到聯合國正式認證,可以有效減緩氣候暖化。

汪:是!

羅:這不是令人非常雀躍的訊息嗎? 就是說這個是Made in Taiwan! 然後到了國際會議上,各國的領袖要過來跟你打招呼,你的那個辦法是什麼? 讓我們學學看喔! 我們可不可以用你的這個專利啊? 然後就是很想要跟他討論跟交流,這個實在是太了不起了啊!

盧:對啊! 而且這就是台灣人的實力啊! 他等於是,老師說,他是受邀去參與這個聯合國的氣候會議,而不是說:台灣要參加,台灣要參加! 然後你為什麼不讓我們參加」。這個是自己,因為自己有實力,所以是受邀參加。

汪:而且它是一個非常有效的一個工法,我們要減緩氣候暖化,我們要降低氣候暖化帶來的各方面的衝擊,我們必須要實際上可以執行的這種一些作為,那生態工法就是改變我們城市的一些建設,然後幫助我們減緩這些負面衝擊的一個最實際、有效的一種作為。它當然不是唯一的,但是它是一個很有效,而且是這個做出來很有成績的一個方法,所以我是覺得說這才是我們國家以後應該努力的一個方向。

羅:我曾經在公共電視有看過,好像有某些地方有做這樣子的步道,你是不是也看過啊?

盧:我的疑問反而是: 為什麼不是到處都是? 為什麼我們現在不是全台灣到處都是由我們自己這麼厲害的企業自己研發出來的生態工法?我們不是還一天到晚有淹水嗎?然後一個強降雨就水患,然後那個柏油路在夏天的時候熱得要死!

羅:我也非常希望可以有更多這樣的步道! 所以我還以為它是個很新的東西,結果汪老師說這個公司已經有連續五年,至少連續5年去參加聯合國這個氣候會議了耶。

汪:這個公司在台灣成立大概有20年了,那它發明這個工法以後,台灣當然也有一些實際上的例子,最被大家常常引述的例子就是汐止中正里禮門社區,蓋一條道路就是這JW生態工法所做出來的一個社區道路,這個道路因為用了它的方法,所以它可以在下雨的時候大量的儲存水,然後這些水用它來澆灌這個社區周圍的綠地(循環利用),因為它這些裡面有儲水,所以在夏天的時候,這個地方它的溫度跟周圍的溫度比起來就低了5-6度,對於減緩暖化,還有預防淹水、防治乾旱帶來的衝擊來說,它是發揮了實際的效用。

羅:無論如何,我們要多認識跟推廣台灣自己推出來的這樣的生態工法的技術。至於我們到現在沒有辦法推廣使用很可能受制於,不管是政府的採購法,或者是其他黑暗法則是嗎?那個都不是我們個人一時可以改變的,但是希望可以有更多人能夠認識,就是說這個是台灣自己的企業、自己的智慧研發出來的生態工法,對地球有好處,有幫助的技術。

汪:我們最近提的氣候變遷法,其中一個重要的訴求是希望能夠透過氣候變遷的緩解我們能夠走出去,讓世界各國能夠看到,然後跟我們有比較密切的交往,但是這個密切的交往,除了我們剛剛看到可以用JW的生態工法,這種實際上工程的手段,讓大家歡迎以外,我們另外一個,其實就是像慈濟,它在世界各國推動的這些急難救助,這個其實對於目前氣候暖化帶來這麼多的災難、造成這麼多的難民,產生了這麼大的衝擊來說,也是非常非常實際的。因為他們不但到了現場可以緩解、可以幫助這些災民,他們也實際上透過他們自己的一些創意,他們的企業能夠提供實際可以幫助他們的一些技術、設備、資源,譬如說第一個,他們可以利用回收的寶特瓶做毯子、做圍巾,然後實際上提供給災民去使用。那第二個,他們可以透過研發,去提供災民所需要的飲食,像慈濟他們有研發叫做香積飯,香積麵,其實這個名字,顯現它這個都是素的,都是慈濟他們自己發明的,可是它有個很重要的功能,它跟我們一般吃的生力麵、速食麵不一樣,它是不需要熱水,因為在災區的時候,很可能你根本就沒有熱水,有一瓶寶特瓶水都已經很不容易了,所以他們就用涼水,就可以去可以沖泡一包飯、一包麵,讓你可以果腹,可以讓你活著,活下去。所以我覺得這才是非常實際上的一種突破。我們常常說這個,我們希望在我們的國家未來推動所謂的綠色科技,像JW生態工法、還有像慈濟研發的香積飯、香積麵,這種寶特瓶做出來的衣料、衣服啊,甚至於他們發展出來的所謂的救難舟、救難車,在車上面有能源,能夠提供熱水讓災民可以實際上去緩解他們生活上面的一些不便跟痛苦,我覺得這才是非常實用,而且受到大家歡迎的一些有用的這些企業。跟我們其他的企業比起來,也許它那個不是那麼的亮點,但它對於解除人的這些難過,解除人的這種傷害,其實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非常重要。

羅:真的讓我們感到驕傲,我們最近台灣說要推氣候外交,但實際上,當我們講到國際參與的時候,其實實力才是核心,如果我們有堅強的實力,不管是技術、知識,或者是幫助別人的資源跟愛心,因為老師剛提到的是說,慈濟除了物資、人力的協助災難地區之外,他們用一種同理心去陪伴受難的人,這一點也是讓你看在眼裡,其實也是印象很深刻的,這我聽了也是很有感觸,所以當我們在講外交,當我們要說要跟國際其他地方、國家能交朋友,我們只要拿出實力、真心,應該還是有門或窗,可以因而打開的。

汪:我非常同意,當我們對別人有幫助,當我們對別人有用處,那別人都會伸著雙手來歡迎我們,如果我們對別人沒有什麼好處的話,就算讓我們捧著大把的鈔票,人家拿了錢也不會理我們。

羅:要講到就是說台灣增加實力的部分啊,那麼汪老師,就是要跟我們提到說綠實力,我突然想到這個詞耶。

汪:也就是說,我們跟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打交道,如果我們可以提出一些實際可行的節能減碳的方法的話,這是氣候外交其實最實際上的一個手段,那譬如以這個碳回收、碳封存來說的話,如果我們能,現在這個科技正在發展,所以大家都是站在差不多的這個位置,如果我們在這方面投資,我們研發,我們做得比別人好,然後把這個科技輸出,讓別人也可以使用,就像JW生態工法可以在世界各國發揮效用一樣,那其實這對於我們國家來說,才是做氣候外交最好的一個方式。

羅:碳捕捉,是一個很難或者是很貴的技術嗎? 我們政府談得好少哦! 然後那個什麼花很多錢的前瞻計畫,也都沒有看到。

汪:碳捕捉目前的這個維持的費用當然是比較高,其實碳捕捉就跟當初我們發展再生能源一樣,剛開始你要的投資,你需要放進去的這個金額、力氣都會比較大,但是隨著這個技術,它越來越成熟,科技越來越好的時候,它的成本就會越來越低,然後帶來的效用也會越來越強,所以它是值得去做,而且我覺得也必須要去做的。因為以我們台灣的條件來說,我們做這個減碳其實真的是很困難,因為我們98%的能源都是進口的,所以在減碳方面是先天上是壓力比較大的,但如果說我們可以做碳回收,我們雖然說還是必須要利用化石能源,然後排放一些碳,但是如果我們把那個在空中碳透過科技的把它收回來的話,這也是達到一種碳中和的一種抵換的方法。所以這種科技其實我們也可以大力的推動,然後不斷的研發,目前這種科技大家其實這個差距不大,我們如果能夠投資盡量往這個方向努力的話,其實我們還是可以在國際上面產生一些成績,造成一些別人歡迎的亮點。

羅:所以台灣在綠色科技的方面有很大的進步的空間,如果我們的可以把台灣打造成一個出口綠色科技的國家,那實在是太酷了! 因為綠色相關的科技,將是未來我想不只一個世代吧,最重要的、所需要的技術之一! 汪老師,你覺得呢?

汪:我覺得這是非常正確的做法,就像以色列一樣,以色列它出口讓人非常津津樂道的是它的水科技,它的節水、它的回收,它的水資源的管理的這種方法,它的軟體,這是以色列非常大的一個強項,如果我們在綠色科技,我們台灣也可以在這方面變成全世界領先,然後也受到全世界各地歡迎的話,我想我們台灣不需要爭取什麼額外的邦交國,人家會主動的伸手歡迎我們過去,幫他們、協助他們!

羅:對啊! 趕快把那個碳中和的軌跡的規劃列出來,然後這樣子我們才能夠重點發展所需要的技術,盧老師,妳說呢?

盧:所以,我覺得我們的國際參與跟受到國際的真正的尊重還是回到實力這件事,不管我們怎麼喊說: Taiwan can help! 那最終總是務實要比務虛要來的有效果、有效益。

羅:所以不用一直強調Taiwan can help! 我真的這麼想!

盧:那是個口號啦! 就是我的意思說如果說,真心是覺得說,Taiwan can help 的話,我們趕快把我們這減碳做好吧! 趕快把我們的目標設定好吧! 然後把我們的綠科技在把它務實的把它更加的提升吧!

羅:好! 那所以我希望在英國舉辦COP26之前,台灣有令人讚賞跟亮眼的綠實力這樣子我們才才能夠誇嘴說: 你再不讓我參加,你實在是太遜了! 你說呢?

盧:或者是我們會受邀,就像剛汪老師講的,這個生態工法的企業或者是這個救災的NGO,我們會受邀去參加!

羅:好! 那只剩不到一年的時間囉!  大家加油!

汪:是! 我覺得說要在這個COP26舉辦之前,我們有實力當然是不容易! 但是我們至少要有目標,我們也有這個實際上的這個宣告,我覺得這才是很重要的。當我們願意承諾的時候,別人才會開始聽,當我們真的做出來的時候,讓別人看到,別人才會尊重,大家才會歡迎。

羅:說得太好了! 讓我們一起監督吧!

盧:好! 那就今天就先這樣子囉! 謝謝汪老師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1/0529 #35 疫情下思考 環境、人類和動物健康一體

2021/07/20 #38 氣候訴訟 台灣正在創造歷史 (Part I)

2021/03/17 #29 汪中和:台灣2050年碳排量目標高過1990年 恐遭世界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