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18 # 17 汪中和談強震(上):強震週期警訊亮燈 防備應變動起來

 

# 17 汪中和談強震(上):強震週期警訊亮燈 防備應變動起來

羅:大家好! 我們今天的節目又請到汪中和老師來當我們非常重要的來賓。

汪:是! 大家好!

盧:汪老師好! 禮拜四晚上有一個地震,那個地震其實我有稍微嚇到,因為我辦公室的東西有從書櫃上面掉下來。沒有撞到人,可是我覺得每次地震發生的時候,我真的都不知道,到底要留在這,還是往外跑,還是它待會就要停了,還是它要震個不完?

羅:而且這次搖晃的時間蠻長的。

汪:是,大概有十幾秒鐘,在台北。

羅:汪老師正好上一次有跟我們提到很久沒有大型的地震了,那個能量的累積,可能會伺機爆發,這次算是你說跟我們說的,釋放能量的地震嗎?

汪:不是,還沒有。我們預期的大地震它有兩個條件,第一個就是規模要在7以上,而這次當然是沒有達到,只有規模6.7;第二個它可能會造成大規模的死傷,我所說的死傷是在千人以上。台灣在過去的一百年裡發生過三次,像1906年的梅山地震,1935年的新竹台中大地震,死亡人數3500多人,那是最多的,再來就是1999年的集集大地震,我們俗稱921大地震,死亡人數是2400多人。這三個都是規模7以上,死亡人數超過1000人,我們就說這是大規模死傷地震。我們預計這個台灣將來會發生類似這樣子的地震的風險很高。

羅:其實聽起來蠻可怕的,最主要當然是人民的傷亡這個部分,令人很難以想像。1999年,我已經是大人了,所以我記得921大地震。其實真的是社會一個很大的創傷經驗,接下來我們知道日本311,可是你用這麼冷靜的口氣講大地震,我們好像有點不寒而慄,那我們能做什麼呢?

汪:這是非常好的問題,地震是我們台灣每一個人要面對的宿命,我們台灣是板塊擠壓產生出來的島,所以600萬年以來,從它開始形成到現在以來,其實地震就不會停,將來也不會停,所以我們一定要學習怎麼樣跟地震相處。地震有小地震有大地震,那小地震其實我們不怕,其實像10號發生的這個地震,我們叫做非常和善良性的地震。第一個,它的地震規模很大,有6.7,我們說它真的是幫我們台灣累積的地殼能量釋放了一些出來;第二個,它的震源很深,它有77公里深,整個震波傳遞到我們的地表的時候,能量已經減少很多,所以我們地表震度就不會那麼高。雖然我們台北的震度還有4,這跟1999年集集地震的時候震波傳到台北來的時候,我們台北大部分的地方震度也是4(也有震度5的。像東星大樓就倒下來了),震度4來說的話,我們台灣一般的房屋、建築房舍都承受得起。所以我們沒有什麼重大的災情。

羅;所以地震有好跟壞,好像跟好人、壞人一樣的差別。

汪對! 以人的角度來說,真的是有好有壞,可是地震它就是一種自然的一種現象,它就是擠壓之後會發生能量釋放的反應,所以以台灣的這個條件、台灣的這個背景來說的話,我們終究還是要面對一個規模7以上的大地震,而且這個地震很可能是很淺層的。

淺層造成的破壞會比較大。

羅:老師最近在醒報有一篇文章,我有注意到,你提到說在台北盆地地震,我們如果遇到地震可能會面臨很大的破壞,另外你就提醒大家是不是有準備救難包這種東西? 其實救難包我們很有概念,我們知道日本家庭都會有,可是台灣家庭有多少人有啊?

盧:我們家曾經有, 921之後大家很緊張的時候有,日子一久了,裡頭裝的東西過期了,就沒了。

羅:你那個是2000年的餅乾嗎?

盧:對啊,現在真的應該要有防災意識,其實我們節目開始前跟汪老師聊一下,真的覺得毛毛的,好像大地震真的是該來的還是會來,但是我們好像都有一種僥倖的心理,就是會覺得,反正該來的也躲不掉,那就讓它來吧! 但是汪老師重點就是,其實我們是要有一個預先的準備,然後當它發生的時候,我們可以把災難降到最低。

汪:對! 最重要的我覺得說,面對地震的危險就是有沒有採取任何有效的預防行動? 地震它一定會來,地震來的時候,如果說有了很好的預防,有了很好的準備,我們的傷害其實會降低很多,所以我們的準備行為,我打個比方的話,就好像我們買保險,你的保險買得越周詳,你準備得越充分,那你碰到了不幸的事情的時候,你的傷害就會大幅地減低。我可以分享一個故事,這個故事是在921大地震的時候發生在埔里的基督教醫院。埔里有一個基督教醫院,那是外國宣教士在當地為了那個地區社區的居民設立的一個醫院,它好像的社區醫院,它的資源不很多,但是它扮演的功能很強,集集地震的時候,震央剛好在埔里附近,在集集,所以埔里受到的傷害非常非常的大。當時地震一發生了以後,整個音訊完全斷絕,外界根本不知道它發生什麼事情,埔里基督教醫院就是在那個集集大地震的時候遭遇到了非常強烈的搖撼,然後很大的傷害。不過它有一段非常奇特的經歷,我可以跟大家分享。第一個就是它剛好在集集大地震前5年,更新了它的醫療大樓。它因為是一個私人的傳教機構建立起來的醫院,所以資源不多,原本房舍比較簡陋,抗震能力其實很差的,但是剛好它的需求,就蓋了一個新的醫療大樓。當時他們為了蓋這個大樓還負債了好幾億的貸款,是很不容易的,那董事會願意通過,所以就是因為這個大樓,所以當集集地震發生的時候,其他的舊樓房都垮了,就是這個醫療大樓還可以存在,所以就扮演了一個非常重要的救難救助的一個角色,讓埔里基督教醫院在地震過了以後救傷輔助的角色可以繼續維持下去,這是第一個:在事前它能夠有一個新的大樓。那第二個,是在1999729號,台灣發生了這個非常可怕的全島大停電,叫做729停電事件。就是因為下大雨,台灣電力公司在台南左鎮的一個輸電電塔,因為地基鬆軟就垮掉了,造成全台大停電,損失了非常多的金錢。埔里基督教醫院也是這個大停電的受災戶,因為一下子沒有電了,對病人來說是很嚴重的,他們本來就有這個緊急發電機,但是因為那個大停電事件,他們就把所有的緊急發電機做一個徹底的整修,那是在7月發生的,那9月來了這個集集大地震,不過兩個月的時間,(就用上了) 所有的緊急發電機通通都派上用場。所以在那個集集地震發生過後,整個埔里鎮是廢墟一片,也沒有電,只有它的緊急發電機還可以維持醫療,維持醫療設備的運作,還有在晚上的時候有一些光線,成為那麼黑暗的一個地方的一點點光明。

羅:光明跟溫暖的希望!

汪:這是它第二個事情,那第三個事情更奇妙了。他們本來就是要在921號的時候舉辦全院的防災演習 (太妙了吧!) 921地震是在921號的凌晨,不知道為什麼原因,他們突然決定要提前一天920號中午舉行,等於白天的時候他們全院就舉辦了防災演習,那當然演習嘛! 那大家就像排練一樣,怎麼走,怎麼疏散啊,怎麼運東西啊!怎麼樣定位,大家就練習了一遍。那時候練習的時候大家心情都很輕鬆的,沒想到過了12個小時,真的地震就來了! 剛開始的時候,當然大家是非常的震憾,在這麼大的衝擊之下,一下子都不知道怎麼辦,可是剛剛經過那個防災演習,大家馬上就可以回應過來,然後學以致用,該怎麼做、怎麼疏散。他們有七層樓,最上面一層都是那些要呼吸器的,這些非常重症的病人,要把他們…,又沒有電梯,要把他們一個個疏散下來,如果不是因為前一天大家有排練過,有走過這個路線,你說要現場那個情況,那是非常可怕的! 所以這件事情其實我聽了以後非常的感動。我就想說地震一定會來,就像埔里一樣,但是如果我們都像埔里基督教醫院一樣,我們先把房子都蓋得很堅固,我們把所有的設備,像緊急發電機、重要的水,我們的儲糧都準備得好,當地震一來的時候,我們還事先經過排練,我們就不會慌亂,那就可以讓我們的災害減低到更多。

羅:這故事實在太神奇了,而且也很感人! 我也很好奇他們後來信徒的人數有沒有增加? 這當然是一個笑話。我想用這個例子,像老師提到台北盆地人口密度這麼的高,我們現在白天的人數有600萬以上吧? () ! 我還記得老師有提到380平方公里,在這樣的面積,這樣的人數,地震不知道會發生在白天? 還是晚上? 我們除了個人能夠做的防備之外,還能夠做什麼? 不管是區域性的,或是城市的。

汪:以台北盆地來說,第一個,不要住在靠近活斷層的地方,台北有一個活斷層,按照中央地質調查所它公布的台灣33個重要的活斷層分佈圖,台北就有一個,這一個就在台北盆地的西北側,這個活斷層,它分布的地方就不要去住,如果很靠近的話,你的房子一定要非常非常的堅固,按照我們現在對於地震中心對台灣發生大地震風險的評估,台北這個斷層,它叫做山腳斷層,它有發生規模7以上的風險,也就是它一旦發生的話,它真的會很嚴重,然後帶來的衝擊會很深。上一次台北盆地發生一個規模7的地震就是1909年,1909年發生規模7的地震,那跟我們這次發生規模6.7的地震非常的相似,都是所謂的板塊隱沒型的地震,所以它很深,它的震源差不多有將近90公里,所以雖然說規模7很嚴重,可是它傳到地表的時候,它的震度已經減少很多。就算它是這樣子減少,在1909的時候,整個臺北盆地還是有很多房舍倒塌,那時候都是平房,然後有十幾個人喪失生命。可是1909年台北盆地的人口,大概十萬。現在呢? 我們台北盆地有600多萬人,還有,我們建築物,老舊建築物超過30年以上的超過6成、超過40年的也有4成,那這些建築物的抗震結構,在地震強烈搖撼之下,其實都很脆弱,所以我們就希望說,以台北盆地來說,第一個老屋一定要加固,因為你的抗震能力比較弱,所以我們希望能夠承受地震帶來的衝擊,第一個當然不要住在地震帶上,如果住在地震帶上面的話一定會垮,因為只要它措動了,它帶來的能量是我們就算是很堅固的建築物都不能夠承受的,以集集地震來說,集集地震發生的時候,沿著車籠埔斷層全倒跟半倒的房子超過10萬棟,其中有一個是在豐原那個地方的石岡水壩,這個水壩的結構非常的堅固,但是它因為在斷層上面,所以當地震傳過來時,石岡水壩就措動了,就把它整個的切過去,整個石岡水壩就被切斷了,所以只要在斷層上面我們的房舍很難可以存留下來。

盧:那老師你說查我們自己的房子是不是在活斷層上面,我們是要去內政部還是?

汪:是中央地質調查所,它有一個網頁,這個網頁其實非常的好,它提供了非常完整的我們地質的資料,它不但是有活斷層的分佈範圍,它可以讓你把你的地址輸進去,然後你可以知道你的家離它的活斷層分佈的線,到底有多近? 那我們通常都希望離得越遠越好,我們當然不可能沒有活斷層,台灣版塊這麼擠壓強烈,我們的地質那麼的活躍,所以我們的活斷層,中央氣象局說有30多條,那如果是按照學者他們的調查,可能有50多條,那我們一定逃不掉,但我們不要接近它,只要不在它的上面,它措動的時候就不會造成…,至少房子不會倒,所以你要知道你家是不是在活斷層上面,你只要到中央地質調查所,你只要打活斷層,它就有這個資訊,有這個地圖可以讓你去查,那就是保護自己一個非常重要的,賣房子的人不會告訴你!

羅:我剛就在想,盧老師、汪老師,你們會不會擔心房屋仲介來找我們的麻煩?

汪:我沒有說針對哪一個。我們是針對買房子自己要保護自己 (這是科學好嗎?)

羅:但是當我們知道這些知識,那對你們來說,你們想要搬離台北嗎?

汪:不需要搬離台北,以台北盆地來說,從長期的眼光來看,你遲早還是要搬開的,因為海平面上升,他的熱島效應,他的淹水、還有地震的風險,台北盆地實在不適合繼續發展下去,所以我還是建議說台北應該要疏散,只是你不必要那麼急迫,你可以按照你的能力,按照你的計畫然後去做。最危險的地方,當然是越快越好,像活斷層上面,如果說現在你靠近它,你就在那上面,我都建議你立即搬開,千萬不要猶豫,

盧:你看政府打房打得那麼辛苦,我們幾句話就..

羅:乾脆把活斷層線畫出來,

汪:已經畫出來了,只是政府沒有主動公布,要你自己去查閱,

盧:公布之後打房就打好了,那就趕快跑了!

羅:那盧老師妳看現在有公民團體,或者是政府有國土規劃上面再加強這個部分的宣導嗎? 不管是預防或者是未來的規劃,因為剛剛汪老師有講到說疏散。

盧:我覺得應該沒有吧! 汪老師講遷都講了這麼久,政府好像沒有怎麼聽進去,我覺得不管是產業或是相關利益的糾葛太強了,像汪老師講的,有些我們可能自己要做些準備,完全依賴政府或是大部分倚賴政府都不是一個好方法。

汪:我覺得這是時間,因為我們還覺得時間還久,所以大家還有這個因循苟且的心態,那你看雅加達,雅加達已經決定要遷了,它就是在未來6年之間,它整個至少它首都要離開那個地方,所以他已經面臨到這麼急迫的情況,所以他沒有選擇。那台北盆地是因為他的急迫性還沒有那麼強,所以他還在那邊拖,但是你拖過一天,你未來的傷害就大一分。

羅:汪老師舉雅加達的例子其實很近,我們跟印尼的關係滿密切的,不管是地理或者是人員的交流,都有密切的交流,所以台灣常常有一種氣氛就是,我們以為地球就是一直在那裡。可是實際上地球被破壞的速度非常非常的快,然後我們已經沒有辦法按照所謂祖先的生活方式繼續下去,這一點好像是大家沒有常常去討論,然後看不到真相那一面的一個問題。

汪:是! 你剛剛講那一句話很好,我們以為地球永遠都會在,實際上地球永遠還是會在,只是它會改變,而且改變得會非常非常的快,快到我們過去從來沒有想過的,也沒有看過的,所以等它一來的時候,我們就會覺得措手不及。我們上一次曾經講過一句話,「因為你看不到未來,所以不會害怕。」可是今天科技的進步,可以讓我們可以去想像無法想像的未來,所以我們就必須要預先做好一些準備工作,不要讓自己落到一個很危險、未來下場會很慘的一個境地。

盧:那我們休息一下! 我們下次接著請汪老師們跟我們講,就科學來講,我們說有大地震,它會來、它就快要來、它一定會來。這些科學上的根據是些什麼? 那我們休息一下,我們下一次再請汪老師來繼續跟我們解釋。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2020/12/09 #16 黃長玲:監督支持的政黨 攸關民主品質

2020/09/07 #02 美豬:Codex標準是真科學?

2021/08/11 #40 拿疫苗當通行證 先想想平權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