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5 #05 勞保年改這麼改 貧富差距更厲害
2020/09/25 #05 勞保年改這麼改 貧富差距更厲害
提要:勞保就要破產了,真的只能提高保費、減少給付來補救嗎?我們要告訴你這完全是舊故事邏輯。
盧:我們今天繼續講的是貧富差距,接續上一次討論的話題,最近可能大家很關心的一個事情就是勞保的改革,勞保可能保費要變貴,可是給付要變低。
羅:應該還是在規劃中,但是因為勞保基金有破產的危險,所以這個是要解決的問題。
盧:那我想要邀請大家一起來思考這個圖像,它在我們腦中的想像,就是:現在的勞動人口賺的錢,放進勞保的這個基金,因為少子化等等原因,所以支撐不住這麼多要請領勞保給付的人。表面上不是動上面(已經退休的人),就是去動那個正在繳保費的人,就是這兩塊動來動去。
這個是大家腦海中的一個印象,可是,我想要邀請大家去想一件事情,我覺得這個事情的一個很重要的一個主角,他沒有在這一幅畫裡頭,然後那個主角是誰?
那個主角就是:之所以在工作的人養不起退休的人,是因為在工作的人他們長年來薪水沒有拿到他們該拿的,也就是薪水凍漲,然後他們的收入非常低,收入非常低沒有人敢生小孩,所以這個當然正在工作的人,他變成越來越萎縮越來越萎縮,他能夠放入這個水庫的金額越來越來越少,不足以支撐這個退休的人的給付。
羅:這麼說吧!薪水凍漲,大概是20年的事情,那我們現在就是可以付勞保退休金的錢的人數已經在減少,然後薪水凍漲這個部分也讓投入這個基金的總額沒有辦法再提升,這個是我們現在的困境,但是不要忘了我們薪水凍漲的同時,就這麼多年來台灣的GDP並沒有停止成長,
盧:換句話說,那個主角,所謂的沒有出現在這一幅畫裡頭的主角,換句話說,GDP在變大,薪水在凍漲,甚至於減少,那個多出來的那塊是跑到誰那裡去了?(錢都到哪裡去了?) 那個才是主角,所以我覺得看到什麼勞保要破產,這樣子的事情,它當然不是一件假的事情,可是如果我們要追根究底的話,多年來的分配不均,它應該是這個問題的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
所以我就會想到說,我們常會聽到一句話說,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可是當我們在討論勞保這一類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把這句話改一下,再窮不能窮了1%,再苦不能苦了1%。就是不管你怎麼樣動,就是下面的已經…底層的人不管他是退休了、沒退休,他已經是非常低薪,生活非常困苦的情況,就是這邊挪過來,那邊挪過去,可是頂層的,別碰! 別動! 好像頂層的他們,GDP的做大的那塊餅,他們先拿走那塊,這個事實好像沒有人想到說,在討論勞保、健保各個方面的,這些社會福利的議題的時候,該動的是那一塊(1%) 吧! 如果你從源頭的分配是平均的…,如果你從源頭的分配是不平均的,最後這個水庫當然水會乾掉,然後就會出現各式各樣的問題。所以,在這種薪水凍漲,然後導致水庫缺水的情況底下,引領大家思考的就是個舊的故事啊! 在那個舊的故事裡面,它把這種所有什麼勞保、健保、公保、年金,這個軍公教等等,通常都會把他標籤化,把它放到這種社會主義、或是社會福利、或是這種從搖籃到墳墓,把這些曾經在退休前努力工作的人,把他描述成或是標籤化成一種負擔,一種好吃懶做,一種拿了他不該拿的,這種印象。然後事實上,而且經常我覺得比較惡劣的是,經常用「千萬不要債留子孫」,這一類的話術來引導、討論,可是該想的事情是,類似勞保年金改革這一類的東西,它事實上是所謂的一個撙節,可能許多人有聽過撙節這個概念。
羅:幾年前,大家比較常聽到歐債危機,那段間比較常聽到撙節,的確,在台灣我們很少用到這個詞,用在我們自己的情況,可是實際上,政府如果在減支,因為政府要避免赤字擴大,那他減少開支,這個就是撙節的概念。
盧:撙節的概念,簡單講,就是要人民勒緊褲帶,那這個人民,不管是你是領薪水的,還是領退休金的,領失業給付的,各式各樣啦! 凡是在這個公共的領域需要用到公共地資金的這一塊,就是砍砍砍砍! 撙節在歐洲,它是一再被討論,而且被驗證,被證實是後果非常悲慘!
羅:尤其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大家就注意到說,天啊! 政府在減少公共開支,那是什麼意思? 很可能就是公立醫院裡面的病床是減少的,還有他雇用的醫技人員是減少的,然後甚至醫院裡面的檢驗室都外包,就是說,病人跑到急診室,然後他的採檢的樣本,是要請快遞送去檢驗室才能夠知道結果的! 這個可能已經打破了很多人既定的想像!的確,政府減少開支是可以到這種地步的!
在歐洲的青年失業率,我剛剛查了,那是2020年6月,就是剛剛發生的,西班牙是40%,那青年失業率,意思就是25歲以下,那你可以想像嗎? 就是10個年輕人,有4個是找不到工作的!
盧:這個就是在歐洲撙節這件事情,它造成的傷害是非常長久,而且非常災難性的。那現在台灣在討論的這些勞保,(我們要走這樣子的路嗎? ) 我們正在走這條路,我們政府在做的事情,就是人民請你勒緊褲帶! 然後呢? 頂層的人,他的稅還是非常少,然後我們要特別注意到說,撙節它是一種形式的私有化,它是把政府該做的,或是一個社會的彼此照顧這個概念,或是這個本質,它把它砍掉、縮小,然後當真正有人有需要用到這些本來是公共服務的服務的時候,把這些有需要的人,像趕牛、趕羊一樣,把他從社會的場域(公共的場域)趕到市場這個場域,趕到一個私人的場域。這個時候就有人可以營利,本來是一個社會彼此照顧或是政府公共該做的事情,這個時候就是在私人的、市場的這個場域。在美國,前陣子談郵局私有化,不光是郵局,像是美國的監獄,他的健保退休金他的教育、他的各式各樣政府本來是政府做的,本來是社會大家彼此照顧的,統統都把人趕牛趕羊一樣趕到那個私人的市場。那你需要,錢拿來!
錢拿來跟我買! 這樣子下去,那個結果就是,買不起!
羅:你買不起,你就拿不到床位,或者是你就是優先去找死神。
盧:在新冠肺炎的時候,你看美國那個恐怖。美國跟英國情況都相當恐怖,基本上就是一個已經習慣了說,沒有什麼公共啦! 沒有什麼社會彼此照顧這件事啊! 柴契爾她就說過很有名的話:沒有社會這種東西,只有市場這個東西,所以你需要什麼,你去買! 沒有那種什麼互助或是政府收完稅可以去照顧你。這邊要特別注意的是,撙節這個東西是拿來對付中層底層的人。可是頂層的人他們是,碰到像金融危機的時候,他們是被紓困的對象。他們是用社會主義、社會福利,這種頂級的社會主義社會福利被照顧。可是中層跟底層的人,只是負責繳稅,然後有困難的時候,你就是勒緊褲帶,你就是被撙節的對象。
羅:所以平常他們是奉公守法的勞工,更不要說他們可能是非常的順從大企業老闆訂定的工作規則的人,但是一遇到像撙節的情況時,他們很可能就是要買那些私人服務的人,當然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候,他的購買力當然是比那些企業主要低很多的。
盧:我覺得美國跟歐洲的撙節和新冠肺炎的這些情況,真的是我們需要有很高的警覺,我們正在走重複同樣的路。
羅:我不希望社會變成這個樣子。
盧:我們要介紹兩本書,一本叫崩世代,是勞工陣線出的。崩世代裡頭就講了相當一些跟我們剛剛提到很類似的概念,然後,它基本上,就是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這麼的辛苦,一切的機會都在崩壞當中,就是那個舊的故事邏輯,讓大家一再的相信,然後複誦那個邏輯,配合演出,最後受傷的是99%,或是年輕人更慘。另外一本書,是史迪格里斯,他的書叫做改革宣言,回應不滿世代的新資本主義,他裡頭提到,我們需要去區分「財富創造」跟「財富榨取」。特別是在金融市場市場的錢滾錢。當年金被砍了、當這些勞保被砍了,你會接到很多的廣告,就是金融機構或是保險公司告訴你說,你要開始理財,理財致富,你看你現在你的勞保這些都領不出來,你要自己去金融市場想辦法。
羅:對! 而且好像不懂的理財是我自己的錯。
盧:所以你就要趕快買這個基金,買那個基金,
羅:所以以後如果我變成下流老人是我自己的錯!
盧:所以你看到這邊,就是趕牛趕羊一樣,把你從公領域或是社會彼此互助,然後政府把你從那個場域趕到這個斯場域,這個私人場域,它主要是財富榨取為主,他並沒有一個財富創造,你在工作的這這段期間,你是這樣努力的在創造財富,只不過你的創造的成果被頂端拿走了,包括,特別是頂端1%大財團大企業大的金融機構,所以這是極端不合理不公平的一個分配方式。所以我們千萬要有警覺,我們要去思考說為什麼那個舊的故事一直帶領我們走向越來越來窄、越來越窄、大家都越來越困難的一條路? 然後,人們不快樂,然後就會聽到說,那是因為這個制度它需要改革,然後改革方式不是去治本,那個本就是說凍漲的薪水,就是一路來的分配不均。真正應該要治的本,就是把那個分配…假設說我們今天的勞保的破洞,假設說我們去追,過去該給的薪水還回來,這是不是比較合理? 雖然這個只是我們的想像,天馬行空,可是就講一個「理」來說的話,過去這幾十年GDP的分配那麼的不公平,今天勞保有一個大洞,是不是應該去從那個不公平,過去有人拿了不該拿的,是應該從那邊來補這個洞吧! 為什麼現在要補這個洞的時候,是叫大家勒緊褲帶,然後呢,頂端他們要拿走的那個不能動,這個是恆常,那個不能動,下面你們自己退休的跟正在工作的,你們自己去協調自己去談,這個是多麼的不公平的一件事情!
羅:我們要面對的情況是,這個情況其實是不合理的,才會想要去掙脫那個舊故事的邏輯,是這樣吧?!
盧:對,沒錯!我來講一個我的一個比喻好了,就是當我們用撙節或者是我們用這種勞保給付要砍,然後保費要增加,我們去比喻一個情境,就是好像有一個爸爸,他決定要把孩子賣掉,然後他還哭哭啼啼的跟孩子說,我是不得已的,爸爸要養家,那這個的時候,這個孩子一定會滿臉問號。他就會想,會覺得奇怪,養家,那我不是這個家的一部分嗎? 所以我們可以合理推斷說這個爸爸,可能很愛賭博,其實不養家,只會敗家。這是我們現在的制度,不光是台灣,也是現在全球經濟體制的一個寫照,從美國、歐洲到台灣,99%的人,他是那個被撙節政策賣掉的小孩,就是呼應到我們一開始講說,再窮不能窮了頂端1%,再苦不能苦了頂端1%,這就是底下的人你們自己去協調的、去商量,可是頂端他們拿的那一塊是不能動的! 不是不能動,是可以越來越大。可是不能去把它理成一個比較合理的一個分配。
羅:妳看人們可以怎麼行動來反映這樣的事情?
盧:人們可以去了解說台灣現在在走的是撙節這條路,然後撙節的後果是非常可怕的。你看從歐債危機到現在10年,快十年,但是他那個後果,就像你剛剛講的,青年失業率是那麼的高,一個疫情幾乎打趴…非常多的家庭都破碎,所以千萬千萬要開始警覺說那個舊故事裡頭講的太多事情是非常奇怪,它就不是一個理所當然的,它說的那些經濟的理論,它說的那些,他把這些反對降低給付跟提高保費,把這些人形容成是非常不理性的,就你看嘛! 事實在這邊,就是要破產了,你還要去煩? 是不是非常的不理性? 然後把你形容成非常的民粹,明明就已經快要破產了,你還在那邊鬧,還在抗爭。真正要理性,要理性的追根究底的話,就去追到那個根那個底,就是多年來,包括少子化、薪資凍漲,那些帳一起算吧! 不必把這個勞保切出去單獨獨立處理,因為它是沒有辦法跟薪資凍漲以及其他問題(少子化等)切割出來,對!因為前面有些人被壓迫了,沒有拿到他該拿的,所以後面會有這一連串的問題,那請你就是要把當初的禍首和原凶一起拉到這個故事裡頭,我們大家一起討論,我們一起把整個薪資結構,就是同一次做一個處理,這比較合理吧!
羅:所以我們積極可以做的就是拋開舊故事的邏輯,然後去分析眼前的情況,哪些不合理的點,就開始改變態度跟觀念,跟對政府的要求。